高市警察局长林炎田强调,目前科技执法的监视系统只辨车、不辨人。(记者王荣祥翻摄)
高市议员钟易仲今指出,全高雄有2.3万支监视器镜头,是否会照到人脸(人脸辨识)、影响个人隐私?警察局长林炎田强调,监视器目前只辨「车」不辨人,谁调用资料都有严谨管制。 钟易仲表示,警局推动AI影像分析,透过科技提升破案率的方向没错,但镜头越来越多也越聪明,却有让人忧心个人隐私、人权会不会不见? 请继续往下阅读...
钟易仲引述警方统计,到今年7月底,全高雄有23600多支镜头,其中4069支为智慧型镜头,有自动分析、比对画面、辨识车牌等功能;他举例高雄车站周边,设置许多不让行人的科技执法,尽管达成功效,却也让人质疑是否随时被镜头看著? 警察局长林炎田答询强调,目前科技执法的系统并无人脸辨识,主要是车辆辨识,焦点只在车牌,其他则是全景。 林炎田进一步说明,科技执法只能用在公众事务,有其管制机制,一般影带只有3个月存放时间,谁去调用资料都需要密码、都有管制。 他说,20、30年前装监视器,常被批评是全民公敌(电影) ,但现在民众已经不一样,常质疑为何这里没监视器?为何监视器失效?
高市议员钟易仲担心监视器影响个人隐私。(记者王荣祥翻摄)
文章来源:自由时报
|